北京老太帶著一支出自皇宮的鳳釵來鑒寶,誰料專家草草看了一眼就說是 贗品,還要 當場銷毀。
可當老太說出母親的背景時,專家大吃一驚,連忙改口稱這支金釵是真品。
那麼這支金釵究竟什麼來歷?
和老太的母親又有什麼關系呢?
來自繼母的嫁妝
在一檔鑒寶節目中,來了一位北京老太,只見這位老太雖然皺紋早已爬上了眼角,也有了白發。
但是老太的舉手投足間,都充滿著優雅和端莊,聲音溫柔又不失氣場,讓人不自覺地就把目光聚集在她的身上。
老太名叫 劉貞蓮,家就住在北京城西,目前已經退休了。
她手里拿著一個小木盒,里面裝著的便是她此次帶來的寶貝,希望專家能鑒定一下。
劉老太打開木盒后,只見里面躺著一支 精美的金釵。
主持人的眼光立即被這支金釵吸引了過去,這支金釵一看做工就非常精美,中間還鑲有綠寶石,看上去高貴又不失端莊。
主持人連連夸贊劉老太的這支金釵實在是太漂亮了。在場的觀眾也都被這支金釵所吸引,而且議論紛紛,一看這支金釵就感覺價值不菲。
不過此時大家更想知道的是,這支金釵的來歷。
劉老太說,其實這是金釵說起來也不算是她的,這是她繼母帶來的嫁妝。
可惜繼母走得早,在她去世的時候,便把這支金釵留給了自己父親作為紀念。
后來父親到了晚年身體也逐漸虛弱,在去世之前,父親又把這支金釵交給了自己,讓她一定要妥善保管。
這麼說起來,這支金釵也算是一件家傳之物吧,這麼多年劉老太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,小心翼翼地保存著這支金釵。
劉老太如今已經退休了,閑來沒事最喜歡看的就是鑒寶節目。
在節目中她經常看到有人拿著祖傳的寶貝前來找專家鑒定。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,她覺得非常有意思。
偶然間她突然想起了父親留給自己的這支金釵,于是便想著也來節目找專家鑒定一下,看看這支金釵有著怎樣的價值?
專家:這是贗品,收回銷毀
北京劉老太拿著一支出自皇宮的鳳釵來鑒寶,想知道這支金釵如今的價值。
劉老太把金釵拿到專家面前,專家拿起來端詳了一番,又小聲議論的幾句,很快便得出了結論。
專家告訴劉老太,這支金釵的做工非常精細,而且十分講究。
金釵整體為鳳形,用黃金打造,中間還鑲有綠松石,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。
這種綠松石是清朝宮廷專用的,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種東西。
所以這支金釵,應該是 清朝年間皇宮里的物件。
無論是從花紋上還是外形上,都是獨樹一幟的,可見設計者的用心。
劉老太笑著點了點頭,表示專家說得沒錯,這確實是清朝皇宮里的東西。
沒想到緊接著專家話鋒一轉,又繼續說道,雖然這支金釵是清朝的造型,但是它看著過于新了。
專家們認為,這支金釵是用純金打造的不假,上面鑲嵌的綠松石也是真的,不過這只是一件 仿清朝的現代工藝品。
這支金釵具有的價值也就是現在的市場價,你要說它是一件古董文物,那還真算不上。
專家的意思非常明確了,就是這支金釵材質是真的,但是算不上是古董。
觀眾們聽到這里都覺得挺失望的,不過這支金釵無論從做工上還是造型上,都非常的精美。
雖然不是文物,但是劉老太作為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的話,也是非常有意義的。
誰知這時候專家又表示,這支金釵雖說不是真的,但這種 皇宮中的仿品,也是不能在外面流通的。
因為還是會有許多心懷不軌之人,打著真品的旗號去騙人,那些不懂收藏的老百姓便會上當。
因此專家建議劉老太, 把這支金釵留在現場,交給他們進行銷毀。
而且他們會按照市場價格,給予劉老太一定的賠償,這樣劉老太也不會覺得吃虧,這是最好的辦法了。
觀眾們聽完后,對專家的做法也紛紛表示贊同,現在就等劉老太點頭了。
專家在說話的時候,劉老太一直保持的微笑,一言未發。
聽完專家的話后,劉老太不慌不忙地開口問道: 您說這支金釵是現代的仿品,那您可知我的繼母是誰?
聽到劉老太的反問,在場的人都有些疑惑了,難不成老人背后還有什麼強大的背景?
專家們聽到老太的問題,心中一緊,但還是故作鎮定地問道:家母是何人?
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,劉老太依舊不慌不忙地說道: 我的父親叫做劉振東,而我的繼母,名叫文繡。
劉振東的名字許多人或許不知道,但是專家們一聽到文繡的名字,頓時坐不住了。
難道老人口中的文繡,就是那位末代皇帝溥儀的妻子?
「我的繼母叫做文繡」
專家鑒定劉老太的金釵為贗品,可是一聽到劉老太繼母的名字,卻全都慌了神。
劉老太的繼母,正是 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文繡。
文繡嫁給溥儀后,被封為淑妃,文繡從小就飽讀詩書,在宮中,溥儀還專門給文繡聘請了一位英語老師。
文繡學習英語進步很快,思想也隨之進步開放。
然而隨著馮玉祥逼宮,溥儀等人被趕出了皇宮,文繡這種充實卻快樂的生活便結束了。
溥儀為了復辟皇權,與日本人合作,文繡知道后多次力勸,但溥儀根本不聽。
文繡和溥儀的分歧越來越大,最終 文繡決定與溥儀失婚,爭取人身自由的權利。
離異后的文繡因為自己的身份特殊,飽嘗了人世間的饑寒困苦。
她當過老師,糊過紙盒子,最后不得不在胡同里以叫賣香煙為生。
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,文繡認識了還是國民黨軍官的 劉振東,兩人相戀后組建了家庭。
北平解放后,文繡勸劉振東主動交代自己的遺留問題,劉振東最后到清潔隊當了一名工人,兩個人的生活雖然清貧,但也有了保障。
1953年文繡在家中病逝,文繡一生無兒無女,去世時只有44歲,身邊只有劉振東陪伴。
了解到這段歷史后,專家猜測,劉老太手中的這支金釵,應該是文繡在離開皇宮的時候帶出來的,后來便一直留在身邊,直到到了劉老太手里。
那專家們現在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了,如果這支金釵是文繡留下來的,那必定是皇宮里傳出來的真品啊,可是剛剛他們卻鑒定為贗品,這該如何收場呢?
專家連連跟劉老太道歉,表示需要再觀察一下這支金釵,這次專家們觀察得更加仔細了,他們發現在金釵的內側,有一小行字 「內務府敕造」。
這次證據確鑿,這支金釵正是清朝的宮廷匠人制造的,十分具有收藏價值。
專家在臺上誠懇地跟劉老太表示道歉,是他們在剛開始觀察的時候,錯漏了這個細節,以至于判斷錯誤。
隨后專家重新宣布,這件金釵是貨真價實的真品。
觀眾們聽到這里,竟默契地發出了一陣噓聲,場面一度十分尷尬。
主持人連忙轉移話題,詢問專家這支金釵現在價值多少錢呢?畢竟這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。
專家們經過討論, 最后給出了350萬元的估價!
劉老太得知這只金釵的價值后,表示會繼續妥善保存這支金釵,之前沒有變賣,以后更不會。
她會把這只金釵當作傳家寶,好好地傳承下去,這不僅是一件首飾,上面更寄托了她對繼母文繡和父親劉振東的思念。
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期節目后,有什麼想法呢?